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,这4点不能不知道

两会期间,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,但下面两类提案尤其引起妈妈重视。
▋ 教育不能光靠老师:
全国人大代表、内蒙古女教师娜仁图雅建议,把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;
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提出,家庭教育不只是「家事」,亟待立法明确。
▋ 引导孩子将阅读培养成兴趣:
根据一项统计,国外发达国家儿童在4岁之后就进入独立的自主的阅读阶段,而中国儿童平均到八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。
且中国儿童的年阅读量只占他们的六分之一。
全国政协委员范稳建议:应当考虑搭建阅读平台,建立阅读环境,出台一些鼓励机制,将青少年的兴趣从游戏引向阅读。
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:要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,消除城乡阅读鸿沟,在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学校图书馆(室),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可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场所,并指导儿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。
当下,越来越多的父母参与了孩子的教育,并很重视孩子的阅读,但还是会有困惑。之前有一个妈妈描述了这样的场景:
她想让老公多陪孩子,老公就觉得读书好,这天老公好不容易早回家了,就冲女儿说,「宝贝,来,爸爸陪你读书吧。」
正在玩拼图的女儿完全不理爸爸。爸爸又喊了几次,女儿还是没理会,这个爸爸就急了,埋怨说,「你看,不是我不陪她,她就是不爱读书呀。」
如果你是这个女儿可能也不会动的,因为她正专注在自己的事情里,所以让孩子爱上读书是需要好的方法的,也是需要根据孩子的状态的,不能轻易就给孩子下定义说不喜欢读书。
让孩子爱上书,需要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,并示范好的方法。「读什么?怎么读?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呢?」
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让大家困惑的问题。


从阅读兴趣开始培养
对孩子来说,书籍是最好的老师,读书也是最好的学习,一旦孩子爱上了读书,就可以轻易地从「老师」那里学到所有毫无保留的知识。
▸ 0~3岁/读一本好书/就是和一位阳光率真的孩子做朋友
▸ 3~6岁/读一本好书/就是以一位知识渊博的导师为榜样;
▸ 6岁及以上/读一本好书/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智者谈话。
怎样让孩子建立起对书籍的喜爱呢?
从小就把读书与甜蜜的奖励联系在一起,例如,陪孩子读完一本书就给予一个甜蜜的吻和拥抱,或读完一本书就和孩子享受一块甜点,小憩一下。
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、快乐的事。如果想要完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具体包含:家庭环境、培养好习惯、调动兴趣。


早期阅读 ≠ 识字背诗
对于大多数的家长而言,早期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识字,孩子认识的汉字越多,早期阅读的效果就越好,这些孩子也就越聪明。
相信很多家长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,孩子刚刚学会说话,家长就买了一堆识字卡片,家中墙壁挂满了识字的海报挂图,每天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:来,宝宝,这是什么字啊?
等到孩子再大一点,海报挂图就变成了《唐诗三百首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……
逢年过节,夸赞孩子的话也变成了:你看那XXX家的孩子真聪明,才这么小就会背这么多唐诗!
但这些家长忽视了一点,倘若询问孩子所背唐诗的意思,不能说百分之百,但起码有99%的孩子的回答,是沉默。
一篇立意丰富的古诗,对于只会识字的孩子来说,就只是一串干瘪的文字符号而已。
长此以往,家长这种单纯将识字背诗当做启蒙孩子阅读的做法,不仅达不到效果,让孩子看到一看到文字就心生退意,还可能磨灭孩子与生俱来的阅读兴趣。

《最强大脑》的冷面判官Dr.魏曾经提到过一个「阅读的马太效应」:
孩子读书会越读越爱读,越读越会读;但是如果错过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和爱好的关键期,他以后可能就会越来越不爱读,越来越不会读。
在会阅读的孩子眼里,书上的文字是有生命的,字与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,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加注重文章的思想和感情,呈现在他们眼前说是文字更不如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。
而对高识字的孩子来说,由于受到文字表象的束缚,他们会更加关注文字的信息,对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感淡薄,往往一拿到书就只会逐字逐句地点读。
早期阅读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,它是培养孩子对于阅读兴趣,帮助孩子形成一些基本阅读的能力,而不是培养一个点读机器,点到哪里读哪里。


早期阅读的启蒙越早越好
我们不会等到孩子学会吃饭的时候才让他吃饭;不会等到孩子学会游泳的时候再让孩子去游泳;同理,我们也不应该等到孩子学会阅读了再让他去阅读。
研究表明,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是3~6岁,那么在3岁之前,就应该让孩子有阅读的意识,而不是等到孩子三岁的时候给孩子买回来一堆书,让他去领悟。
人的IQ和认知90%都是在0-3岁这一阶段中得到发展的,而阅读的刺激对这两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。
美国的格林杜曼博士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研究后,得出了一项惊人的结论:
凡是优秀的天才,大都是在幼年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,将来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才,而且幼儿从两岁开始就有了阅读能力,越接近零岁,学习语言的能力就越强。
国际幼儿教育界也公认孩子早期阅读的起步时间是从0岁开始。由此可知,家长对于孩子早期阅读的启蒙是越早越好的。


早期阅读到底在「读」什么?
此时很多家长就犯了难:孩子那么小根本不认识字,只会搞破坏,看见书后又撕又咬,不一会儿一本新书就变成了一堆纸屑,这样的阅读有意义吗?
但事实上,家长大可不必为之担忧,孩子玩书、撕书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阅读。
成人阅读主要依靠视觉,而对于幼儿来说,他们触摸书籍、听成人讲故事就是早期阅读的萌芽了。
孩子们天生就对书本有一种喜爱之情,书对于婴幼儿的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玩具,他们在咬、翻、甩、搬、撕、扯等各种对于书的探索行动之中,逐步加深对于书本的了解。
一般来说,9个月的婴儿就有翻书的愿望,嘴里还会喃喃自语;14个月的孩子便能开始看图指物;1岁7个月的孩子就能说出图上的东西……
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幼儿期便萌发出的阅读意识,阅读本身就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萌发的需要。
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兴趣和需要给予尊重和鼓励,从孩子的兴趣出发,适时适当地引导。

回复「小游戏」,获取培养阅读兴趣小游戏!

为了帮助更多的新手爸妈学习正确的,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。
TOPKID推出的语言国学系列课程,在增加孩子认知力的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。

TOPKID跟据哈佛大学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,结合儿童成长敏感期,通过故事、游戏、场景化教学的方式,让孩子快乐地浸入在游戏中、故事中,激发孩子的潜在智能,培养健全的人格。
以其中「虫虫大冒险」这节课来说,会展示很多的昆虫图片和昆虫声音,老师会引导孩子将昆虫图片和声音相结合,并且能够完整复述出现的昆虫,并形成一个故事。
在锻炼孩子阅读图画中动物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同时,启发孩子对于图片的叙述,增强表达能力。


很多孩子在TOPKID上课后,喜欢上了国学,可以阅读更多的故事,信心促进学习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?
有些孩子通过在书上学习到的知识,生活上也会运用来解决问题,比如说话办事更有逻辑性,效率也高了。
赶上这堂免费体验课,让孩子体验一下吧!